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服飾物語 之三    紈褲子弟

 

        從我們日常生活的用語,就可瞭解服飾和我們生活的密切性,即使有些服飾現今不再流行,也已不再穿用,但它們卻一直保留在語言當中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紈是一種白色細絹,質地細緻,富有光澤。在上衣下裳的中國傳統服飾中,長褲是穿在下裳裡面。即使後來男子不穿似裙的下裳,長衫長袍的長度也都過膝。因此基本上褲子只露出褲腿部分或是更少。所以一般做褲子,不用太好的布料。用紈這種高級昂貴的絲織品來做褲子,只有有錢人家的子弟。因此以「紈褲子弟」指稱這些不切實際、不知人間疾苦的富家子弟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裡簡述傳統褲子的發展,據文獻來看最早褲子的形式應是祇有兩條褲管,稱「脛衣」,穿時套在脛上,也就是小腿上。約在戰國以後,褲子的形式有了改進。即褲管沿伸到大腿,加上褲襠,襠不縫合,為「開襠褲」。而後有合襠之褲,或稱為滿檔褲。總之褲子的變化與外裳的變化息息相關,褲襠縫合之後,即可不著外裙,而只穿著褲裝外出。不過受到傳統習慣的影響,上層社會的人很少這樣的裝束,歷代祇有需要勞動工作或軍人及地位低下的奴僕,才做褲裝打扮。到清代以後穿開襠褲漸少,但開襠褲的形式仍存在孩童服飾中,因為如廁比較方便。一般百姓工作時,仍是以褲裝較為方便,到了清末整個社會也漸漸流行褲裝。

開襠褲-前 

▲ 開襠褲-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開襠褲-後  

▲ 開襠褲-後

 

套褲-1   

▲ 套褲-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

套褲-2  

▲ 套褲-2

 

套褲--顧名思義,是套在褲子的外頭,冬天冷的時候,在外褲外再加一條褲子,其實就是穿兩條褲子的意思。但以前的布料,沒有伸縮性,穿褲子時褲腰頭要折起,再綁上腰帶。如果綁上兩條褲腰,就太臃腫了。因此套褲,就沒有褲腰,或沒有褲襠,直接綁在裡面褲子的褲腰上。因為套褲是為了保暖用,所以多為夾褲(雙層的),或是夾有棉絮的棉褲。

 

水藍色大襠褲  

大襠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本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